手機RFID智能卡存在的問題
從2009年開始,借助與手機支付以及移動電子商務的熱潮,國內涌現了諸多模式的手機RFID智能卡種類,其中雙界面卡方案以及2.4G全卡方案都在手機RFID智能卡解決方案上進行了創新和發展,并擁有一定的自主專利,可以說國內在手機RFID智能卡領域的研究與應用已經處于國際前沿,但是由于行業剛剛啟動,還存在不少問題。主要表現在:
1、 標準不統一,首先表現在工作頻率不統一,目前,主流的射頻工作頻率有13.56MHz和 2.4GHz兩個射頻工作頻率, 13.56MHz頻率目前在非手機RFID領域被諸多行業廣泛的使用,但手機RFID智能卡如果采用13.56MHz頻率,必須解決大天線問題。天線由卡片自帶,用戶感知較差、穩定性差;天線置于手機終端,則必須對手機終端進行定制,開發周期長,短期難以規模商用。2.4GH在頻率由于是超高頻,穿透性好,不需要大天線,可以完全在一張智能卡內集成RFID功能,由于不需要手機終端配合,用戶感知好,具備快速規模推廣的條件。工作頻率之爭由來已久,工作頻率的選擇直接影響業務模式、商務模式和產業鏈合作關系,該問題非常復雜。
標準不統一還表現在接口與協議不統一,手機RFID應用包括了卡片與終端(手機終端與POS終端)域、通信網絡域、交易處理域等多個領域,各領域之間目前沒有統一的接口定義和交互協議標準,導致各機構開發的手機RFID智能卡產品,即使在相同的工作頻率范圍,也不能互通。以卡片與終端域為例,目前卡片與終端的交易流程和指令標準化程度不高,卡片與終端射頻通信的功率、頻偏、場強等指標沒有進行嚴格約定,導致了卡片可能在不同的終端上不能被識別,或者刷卡不穩定。
2、 多應用承載困難:和普通手機智能卡相比,RFID智能卡內需加載通信應用、金融應用、校企應用、市政應用、行業卡應用等多方應用。一卡承載多應用,目前還需要完善以下問題,包括:(1)對卡內的多類應用進行規劃和管理,保障應用的靈活加載和平滑升級。( 2)在多應用之間建立安全域上的相互隔離,保證應用之間互不影響。(3)大容量支持,目前RFID智能卡容量小,難以滿足各種應用加載的需求。
3、手機與智能卡之間通信速率低:國內主流應用的手機RFID智能卡(包括雙界面卡和2.4G卡),手機和智能卡之間的空中交易數據主要通過數據短信的方式進行。受限于數據短信的速率,無法滿足大數據量的應用動態加載及大容量文件更新,也直接制約了基于RFID智能卡的手機終端應用程序的開發,而只能以UTK 菜單的方式實現簡單的應用。
4、安全性有待進一步提高:手機RFID智能卡目前可以實現DES/3DES、RSA等算法,其芯片也通常能通過ELA4+或ELA5+安全芯片認證,可以滿足一般的小額交易安全認證的需求。但對于大額金融交易,敏感身份識別等高安全性應用,現有的手機RFID智能卡還難以支持。